巍巍学府,弦歌不辍。高校校史馆的史料,记录烽火岁月;博物馆的藏品,见证科学探索;图书馆的典籍,涵养人文情怀;历史建筑的设施,镌刻办学初心。湖南教育融媒推出“校馆弦歌”专栏,第一站,我们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湘江东岸,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青砖黛瓦,静静伫立。
走进毛泽东曾求学的第八班教室,复原陈列的30张木桌椅前,既有来参观学习的学生,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在这堂沉浸式思政课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一师学子寻良师、觅益友的经历,感悟革命先辈志存高远、胸怀家国、立志报国的爱国精神。
“通过这次行走的思政课,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不仅要铭记红色历史,同时也要赓续和传承这种精神,并把它发挥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当中。”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生袁伯仁说。
在毛泽东求学时期住宿的第八班寝室,每人有一张书桌用于自习,即便是在寝室这样的休息场所,毛泽东也不放松对自己和室友的要求,他在寝室里提出了“三不谈”的要求。
“第一不谈金钱,第二不谈家庭琐事,第三是不谈男女问题。他认为人生若仅仅以衣食住,三者所求,此人生太无价值,在当时也是传为美谈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教师邹磊解释道。
为用好这份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学院专门开设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复原陈列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寝室、大礼堂、城南古井等纪念点14处,开设了6门红色课程,大部分课程直接搬到了馆舍里面,实现馆课一体化。
“希望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我们学生们能够实时体会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为谁读书,
为何读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胡春光说。
“红色”是湖南一师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校史是湖南一师最生动的教材。目前,湖南一师依托独特的校本红色资源优势,构建了观、学、研、游、演、创“六位一体”的涵养模式,探索了一条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校史铸红色师魂的教育创新之路,这里不仅是湖南一师同学们提升知识素养、树立报国志向的红色场馆,也是面向社会公众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
作者:马紫嫣
责编:刘丹
一审:马紫嫣
二审:刘丹
三审:胡广宇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