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叠翠,湘水含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一名附中人,我们如何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我想答案就镌刻在我们的校训之中——“博学多才,自强报国”!
博学是回应历史叩问的基石。“博”,即宽广、广博,意味着兼容并包的精神和多元开放的视野。上个学年度,学校涌现了一批博学笃行的优秀学子,他们中有获得全国信息学竞赛提高组一等奖的向宇涵同学;有获全国参赛资格的机器人战队……他们用行动证明,博学不是孤立的知识积累,而是多元能力的融合升华。
多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利器。在刚刚获评的“十佳五星好少年”中,我们可以看到,求真者在探索未知中追求真理;向善者用温暖行动传递能量;尚美者通过艺术创作展现审美追求;笃行者在社会实践中知行合一;阳光者则以积极心态绽放光彩。这些同学以立体的成长告诉我们,多才不是单一标准下的塑造,而是在各自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而当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得到珍视,才华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我们祖国的未来必将百花齐放、群星璀璨!
自强是砥砺民族复兴的力量。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展现了奋发向上的生命姿态。正如《浪浪山的小妖怪》中“草根取经团”一样,他们身上那种敢闯敢试的劲头,是每一位新时代少年应有的精神气象。当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在尝试中积累经验、磨炼意志,昔日令人却步的挑战必将化为滋养成长的沃土。而这份源自每个个体的自强实践,也终将汇聚成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坚实力量,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报国是践行时代使命的答卷。从湖南师大附中创始人禹之谟先生“救国保种”的办学初心,到抗战时期附中师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赤子情怀,“报国”始终是附中人最深沉的精神底色。今日之报国,不需人人喋血沙场,但需人人各展其长,将“博学”的积淀、“多才”的素养、“自强”的意志,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实干担当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站在抗战胜利8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回响依然叩击心灵。新学年,愿老师们传承家国大义,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愿同学们以抗战精神铸魂,以校训精神砺行,以实干和担当告慰先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且看今朝我辈,挥斥方遒,壮哉中国!
作者:吴冠村 通讯员:郭胜良
责编:刘洋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