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山坳里的“发射场” 航天星火点亮邵阳学子苍穹梦
湖南教育发布 • 职教
2025-07-22 23:33:00

层峦叠嶂的邵阳山区深处,一座乡村小学的操场上,一枚小火箭在稚嫩的倒计时声中腾空而起,划破青山的寂静。孩子们仰着小脸,目光追随着直上云霄的“杰作”,欢呼声响彻山谷,这激动人心的“山间发射”,标志着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共赴星辰团队将国家前沿科技的种子,深深播撒进这片渴望知识的沃土。

近日,团队成员跋涉百里,将中国航天的宏伟篇章带到邵阳市绥宁县联民村联民小学的课堂上,面对一双双清澈而充满好奇的眼睛,科普志愿者以中国航天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为经纬,编织起一堂深入浅出的科普课。从“长征”火箭家族托举卫星、飞船刺破苍穹的震撼瞬间,到“嫦娥”轻抚月壤、“天问”远探荧惑的星际壮举,这些曾经只在电视新闻或课本插图中出现的“山外传奇”,此刻被志愿者用生动的语言和精心制作的图片、动画,真切地带到了孩子们的眼前。

​“火箭为什么是一节一节的?”“航天员叔叔在太空站里会不会飘走?”…… 山里的孩子,问题里带着泥土的质朴和对宇宙最纯粹的向往。团队成员巧妙地将复杂的火箭发射升空原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可感的比喻:“想象一下,就像你用力向下蹬地,身体就会向上跳起来。火箭也是靠向下猛烈喷出气体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把自己‘推’向太空!” 抽象的牛顿第三定律,在孩子们恍然大悟的惊叹和笑声中变得触手可及。

团队成员耐心讲解

理论滋养心田,实践方能点燃热情。讲解结束,几套教学火箭模型分发到孩子们手中。他们迅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小手迫不及待地拆开零件包。宁静的教室顿时变成热火朝天的“总装车间”。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比对图纸,将细长的箭体段严丝合缝地拼接;有的专注地调整着尾翼的角度,力求完美对称;还有的负责传递零件,小脸上写满协作的认真。团队成员们穿行其间,耐心解答着“这个发动机怎么固定?”“降落伞塞在哪里?”的疑问。当一枚枚凝聚着团队智慧的模型火箭在课桌上“列队”完毕,孩子们骄傲地举起自己的作品,仿佛托起了通往星辰大海的钥匙。

孩子们积极展示

最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终于到来。操场上,孩子们屏息凝神,看着团队成员们严谨地安装发射引擎、连接电打火装置。“五、四、三、二、一——发射!”指令落下,亲手组装的火箭如离弦之箭,拖着洁白的尾烟直刺蓝天。每一次成功的升空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欢呼与跳跃,群山间回荡着梦想起飞的澎湃回响。

活动尾声,团队成员向课堂上思维最活跃、发言最积极的几位“科普小达人”赠送了精致的飞机模型作为鼓励。捧着这份特殊的“航天勋章”,孩子们的笑容比阳光更灿烂。在随机的深入采访中,五年级的男孩张赐麟兴奋地说:“我长大了要造飞得最远的火箭,带山里的伙伴去看月亮!”腼腆的女孩李慧则悄悄告诉团队成员:“组装火箭时,我觉得自己像电视上的科学家。原来科学离我们大山里的孩子,一点也不远。”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合影

“让最偏远角落的孩子也能触摸星辰的梦想,是科普工作最动人的意义。”此次活动的主讲人邬东博在活动后深有感触,“当孩子们亲手组装火箭并仰望它升空,那一刻,国家航天的辉煌成就不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可感可触的实践。这粒种在心底的科学火种,或许就能照亮他们走出大山、探索宇宙的未来征途。”这场深入邵阳山区的科普行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梦想的播种。当小小的火箭模型腾空而起,它所承载的,已然是山乡少年心中被点亮的、无比辽阔的星辰大海。

作者:杨颖琪 李春雨 邬东博(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姜南茜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