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妙手绘就“小籽花生”丰收图景 湖南城市学院师生走进乡村绘制主题墙绘
湖南教育发布 • 高教
2025-07-12 15:22:45

近日,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师生深入乡村一线,以画笔为犁,在安化县青峰村村头巷尾精心绘制主题墙绘。一幅幅描绘当地特色农产“小籽花生”从播种、生长到丰收的生动画卷,如无声的诗篇在阳光下流淌,为古老村落注入清新活力。

抵达青峰村时,村委会的院子里早已飘着茶香。党支部书记肖又香在欢迎会上捧出的小籽花生,两粒相依的模样像极了乡亲们抱团发展的韧劲。她说这红皮小籽花生是青峰村的“金果果”,从青峰寨的坡地到南天门的田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农民伯伯种花生的智慧。当队员提出要用墙绘为村庄添彩时,肖又香指着村委会旁的两面白墙笑了:“就画咱的小籽花生吧,让更多人知道青峰村的宝贝!”就这样,一面墙要成为科普小课堂,用插画配文字讲述花生的生长和营养价值;另一面墙变成时光画卷,把田间劳作的身影永远定格。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用青春力量为乡村特色产业“代言”的约定。

创作的灵感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乡亲们拉着队员的手走进花生地,掌心托着刚拔起的花生苗说:“你看这叶片像小扇子,苗杆要画得带点弯,咱的花生啊,从来都是一颗两粒结对成长。”这些带着泥土气的叮嘱,成了最珍贵的创作指南。

当脚手架在白墙前架起,画笔蘸上第一抹绿时,每个人都成了墙面上的“造梦师”。队员们望着四米多高的架子,恐高的本能让腿肚子直打颤,可低头看见墙根下围观的小朋友举着花生喊“姐姐加油”,突然就有了勇气。铺色时,耳机里的音乐混着树林里的蝉鸣,笔尖划过墙面的沙沙声里,花生叶的纹路渐渐清晰。

到了细节塑造阶段,调色盘和画笔不够用了。队员捡起油漆桶盖,铺开旧报纸,连空颜料罐的盖子都成了“限量版调色盘”。高架上的画笔像接力棒,从东边传到西边,沾着不同色号的颜料,在每个人手中完成使命。当最后一笔落在花生荚的阴影处,夕阳刚好把墙面染成暖金色,爬满脚手架的身影与墙上的劳作图景融为一体,仿佛走进了时光的画卷里。

师生们以“小籽花生”这一承载着青峰村独特农耕记忆与地域风情的符号为灵魂落笔。墙绘不仅细腻勾勒出花生破土、展叶、结实累累的蓬勃生命历程,更巧妙融入村民弯腰劳作的动人剪影。颗颗饱满的花生果实,在墙面上闪耀着金色光芒,无声诉说着土地与农人血脉相连的故事。

师生团队驻村期间,深入田埂,倾听农人细语,将“小籽花生”从田间地头平凡作物,升华为凝聚乡土情感与产业自信的文化图腾。墙绘不仅定格了丰收的喜悦,更如种子般播撒下对“小籽花生”品牌价值的珍视与期待。驻足观看的老农陈伯抚摸着画中花生,眼中泛起笑意:“这画里的花生,和我们地里的一模一样!画得好啊,就像看到自家宝贝上了墙!”

湖南城市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王立刚表示,这次“三下乡”墙绘活动,将艺术创作与乡土文化、村民需求深度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美化,更是对青峰村乡村文化根脉的一次唤醒与重塑。

作者:杜鑫茹(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盛晓琴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