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溺警报器到云端亲情连线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学子用专业“智”援乡村振兴
湖南教育发布 • 高教
2025-07-14 11:06:2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基层,7月12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科技支教筑梦乡村,三位一体赋能振兴”服务团赴邵阳市隆回县新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团队聚焦防溺护航、绿色课堂、科技启蒙三大主题,通过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环保知识科普、人工智能体验等特色课程,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知识与温暖,用专业赋能乡村教育,以创新助力生态保护,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小朋友们,看到野外池塘一定要记得‘六不准’,千万不能独自下水哦!”在新田村村委会的活动广场上,队员们通过情景模拟、动画演示等方式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针对夏季农村儿童溺水事故高发的问题,服务团充分发挥电气专业特色,设计“智能溺水预警小课堂”——用简单的电路原理演示报警器工作逻辑,让孩子们在观察LED灯闪烁、蜂鸣器发声的过程中,理解“危险区域监测”的科学原理。

指导老师汤赞带领队员们实地排查了村里的池塘、河流等危险区域,在岸边安装了简易的警示装置。团队还与村支部书记黄伯海共同组织“家长-志愿者”联防队,建立“每日巡查+微信群报平安”机制。“以前总担心孩子偷偷去河边玩,现在有了这些大学生们的讲解和提醒,我们当家长的也更放心了。”村民刘大姐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防溺口诀的样子,欣慰地说道。

“大家知道废旧电池该扔在哪里吗?”服务团的“环保实验室”里,队员们正带领孩子们用矿泉水瓶、纸箱等废品制作简易浇水器。结合新田村的生态现状,团队精心设计了“垃圾分类闯关”“家乡水质小调查”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带着pH试纸走进田间地头,记录不同水源的酸碱度。

在黄伯海的带领下,队员们还组织了“村庄清洁日”活动,带领孩子们清理路边的塑料垃圾,并教授废品手工制作技巧。“原来我们扔掉的快递盒能变成这么漂亮的东西!”孩子们举着自己制作的灯笼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汤赞表示,乡村生态保护需要从小抓起,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课程,让绿色理念扎根在孩子们心里。

“这是太阳能板,它能把阳光变成电哦!”在“科技小创客”课堂上,队员们用自制的太阳能小车、简易机器人,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世界的大门。针对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实践队带来了3D打印模型、电路拼装套装等教具,让孩子们在组装简易收音机、搭建红绿灯模型的过程中感受科技魅力。期间,队员们还为留守儿童开设了“云端亲情连线”服务,利用专业设备帮助孩子们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视频通话。“谢谢大哥哥大姐姐,我终于能清楚地看到爸爸了!”留守儿童小芳(化名)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实践活动期间,黄伯海多次来到课堂现场观摩指导。他激动地说:“大学生们不仅带来了新知识,更给村里注入了新活力。防溺课堂上学会的安全知识、环保活动中种下的绿色种子、科技课上点燃的探索热情,正在新田村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精神财富,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也让村民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李水华 漆在林 罗郑雅 曾垂洋(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盛晓琴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