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儿童安全意识和急救能力,7月9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呵护青苗,筑梦成长”教育服务关爱团走进衡阳市“青禾护苗行 童心向阳生”公益成长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急救技能培训课。通过专业的心肺复苏(CPR)教学,20余名小学生在互动实践中掌握了“黄金四分钟”急救技能,为暑期安全增添了一份坚实保障。
培训课现场,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了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该校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学生卢莲子以“小明同学操场晕倒”的模拟情景为切入点,用生动有趣的童趣化语言讲解了心肺复苏的适用场景与急救流程。“小朋友们要记住,救人第一步是确认环境安全,然后大声呼救‘快来人啊,这里有人晕倒了’,同时让周围人帮忙拨打120!”卢莲子一边讲解,一边通过分步演示,详细拆解了“判断意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关键步骤。
为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教学团队特别设计了多项互动环节:利用专用训练假人,分组指导按压位置、力度和频率;通过“小小急救员”角色扮演,实时纠正手臂弯曲、力度不足等常见问题;设置“操场晕倒”“家庭急救”等情景模拟,强化孩子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志愿者们还创编了“用力按、快快按、胸回弹、不停顿”的12字口诀,帮助孩子们记忆操作要领。
“刚开始看到假人有点害怕,现在我知道怎么用力了!”三年级学生张云辉在志愿者指导下成功完成30次规范按压后,小脸上写满成就感。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逐渐转为踊跃尝试,部分学生甚至主动要求加练。家长代表王女士全程观摩后表示:“这种实用技能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孩子们学得认真,我们家长也受益匪浅,希望多开展此类活动。”
“急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团队指导老师、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邓丽介绍道,“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抓住‘黄金4分钟’实施心肺复苏,能将救治成功率提高2-3倍。”邓丽表示,学院将持续推进急救知识普及工程,通过高校资源下沉,让更多孩子成为生命的“第一响应人”。
据悉,该团队已连续3年开展“青禾护苗行”公益急救培训,惠及衡阳市多所小学及社区儿童超300人次。
作者:李水华 张楚遥 罗诗彦 李闽湘(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姜南茜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