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6月,陈文彬生于湖南茶陵一户贫农家庭,幼年因贫辍学,随叔父习武谋生。其叔父任茶陵县反帝拥苏同盟会主任,在他的影响下,陈文彬1930年加入共青团,同年秋转为中共党员。他先后担任茶陵县苏维埃独立营文书、湘赣独立师文书,因作战勇猛多次立功。1934年随红六军团西征,任军团政治部组织干事,参与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在湘西六县发动群众、组建赤卫队,播撒革命火种。1934年7月,陈文彬随红六军团长征,历任红十七师五十团政委、红六军团组织部长,甘肃会宁整编后出任红五十一团政委。
陈文彬烈士资料图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文彬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营长,后升团政委、津南抗日自卫军政委。1937年秋八路军挺进晋西北,他两月内重建七一九团,发动群众扩充武装。1938年3月陈文彬率部参与收复宁武县城,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歼敌300余人,击毙日军千田联队长。1928年7月他和贺庆积率部转战冀中,半年内在应县发展5个抗日游击大队,建立民主政权,推行减租减息。1938年9月,他指挥陈庄阻击战,阻敌增援,配合主力歼敌1200人,缴获机枪23挺、步枪500支。1940年2月,率津南自卫军在河北广平县西张孟村迎击石友三顽军及日军。敌释放毒气,陈文彬率部连续7次击退进攻,毙伤日伪军200余人。
陈文彬家乡烈士亲手种下的“将军树”
1940年3月,陈文彬在返回冀中途经新河县卫家庄时,遭日机扫射头部中弹,年仅29岁。他牺牲后,南泥湾七一九团驻地一度更名“文彬庄”,延安南泥湾三五九旅烈士纪念碑镌刻毛泽东题词:“文彬先烈暨全体殉难将士:你们为驱逐日寇,解放人民,将炽烈的热血洒遍了华北原野,写成抗战历史中最光辉的一页。”2014年,陈文彬入选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责编:陈斌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