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湖南人|萧山令:南京保卫战中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
湖南教育发布 • 知识拓展
2025-05-29 10:12:12

萧山令(1892年6月11日—1937年12月13日),字铁侬,生于湖南益阳四方山村一个书香世家。他1914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投身湘军,在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1929年调任南京宪兵司令部,因治军严明、谋略过人,于1936年晋升宪兵司令部少将参谋长,次年升任副司令。

抗日英烈  萧山令

1937年淞沪会战后,日军兵锋直指南京。11月20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临危受命,而时任宪兵司令谷正伦因疾赴武汉就医,萧山令以副司令身份代理首都警察厅长、南京市长、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等六大要职,成为南京防务的实际核心。他临危不乱,部署宪兵与警察部队分守清凉山、明故宫等战略要地。

南京保卫战 资料图

12月7日起,日军以重炮、飞机狂轰滥炸,萧山令亲赴前线激励将士,在光华门、雨花台等阵地与敌反复拉锯,甚至组织敢死队以白刃战击退日军。12月12日,南京防线全面崩溃,卫戍司令部下令撤退。萧山令率宪兵部队死守下关,掩护军民渡江。面对日军第16师团的追击,他三次被部下推上木筏,又三次重返岸上指挥。13日黎明,日军水陆夹击,江边船只殆尽,数万军民拥挤踩踏。萧山令振臂高呼“成功成仁,今日是也!”,率残部与敌展开肉搏。在身边官兵纷纷倒下,自己也身中数弹的情况下,萧山令宁死不当俘虏,举枪自尽,死后半截身躯仍屹立江水中,时年45岁。其牺牲后,南京沦陷,30万同胞惨遭屠戮,而他成为这场战役中殉国的最高将领。

南京沦陷后江岸边惨状

萧山令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将其姓名镌刻于南京雨花台抗日忠烈碑。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2014年列入首批“著名抗日英烈”。

责编:陈斌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抗战中的湖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