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劳动教育评价难题,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清单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为依托,总结学院32年劳动教育实践,自主研发的“劳动教育AI智能评价系统”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2024级学生作为首批试点群体,率先体验基于“想劳动—懂劳动—会劳动—悦劳动”四大维度、25项观测指标的数字化评价体系,这标志着学院劳动教育评价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创新性跨越。
数据赋能劳动教育评价全过程、多维度
此前,学院劳动教育课程评价长期面临“重结果轻过程”“评价维度单一”等突出问题,比如传统纸质化量表难以量化教学成效,既无法记录劳动技能培养的过程性数据,也难以追踪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职业精神的成长轨迹。新系统通过AI技术赋能,构建起覆盖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本领、劳动情感的全维度评价模型,实现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策划筹备、过程实施到成果验收的全周期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数据采集覆盖率评价效率大幅提升。
从“被动评价”到“主动发展”,相互成就“教”与“学”
通过学生端平台实时记录劳动过程与成果,AI算法自动生成包含能力短板、改进建议的个性化发展报告。试点的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2024级学生反馈:“系统像‘数字导师’一样精准定位问题,让我们的劳动学习更有方向感。”
依托教师端模块化管理后台与深度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一键完成多维度评价数据统计,动态掌握班级劳动教育成效。该院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负责人、《劳动教育》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许燕副教授认为:“劳动教育数字化评价既减轻了事务性工作负担,更通过数据反哺教学,推动形成‘评价—改进—提升’的闭环,推动劳动教育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
构建“三全”劳动育人数字化新生态
此次智能评价系统的上线,是长沙航院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创新实践。随着AI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该院以数字化评价为支点,撬动“全过程育人、全维度评价、全场景赋能”的劳动教育新生态,为培养具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符合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长沙航院党委书记朱国军表示,下一步学院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基于师生使用反馈优化系统模块,增设职业精神成长档案、跨班级数据对标等特色功能;二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评价系统与学院教务管理、实习实训等平台对接,实现劳动教育数据的全场景贯通;三是提炼“AI+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范本,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作者:梁良 陈曦艳(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