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湖南和平解放的主要功臣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在抗战时期,他是中国军队中颇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以善打硬仗、智勇双全著称,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为抗击侵略者立下赫赫战功。
陈明仁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员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陈明仁从陆军大学毕业后担任预备第二师师长,率部驻守九江。6月,日军进犯九江。面对日军海陆空三面夹击,他身先士卒,将师指挥所搬至前线阵地。阵地上,他把排以上军官喊到一块,慷慨激昂:“日本侵略者毁我中华,践踏我河山,岂能坐以观战、束手就擒?”在长达4个月的激战中,预二师以简陋装备顶住日军猛烈进攻,击毙敌军人数占武汉会战总歼敌数近半。为迷惑敌人,陈明仁独创“扁担作枪”战术,令输送营士兵肩扛扁担佯装持枪部队迷惑日军,配合手榴弹反击瓦解敌军攻势。此役后,预2师因敢打敢拼,完成预定任务获嘉奖。
昆仑关战役后中国军人欢呼胜利
1939年冬,陈明仁率重建的预二师参加桂南会战。在争夺昆仑关的战斗中,他组织50人军官敢死队,每人配备德制20响驳壳枪和短刀,深夜突袭日军高峰岩指挥所。敢死队趁日军开会之际投掷手榴弹,致使日军第五师团指挥系统瘫痪,全歼包括旅团长中村正雄在内的指挥官。在整个昆仑关战役中,预二师与其他部队一起,歼灭了日军第五师团的大部分,以及一个炮兵大队,敌方军官死亡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在南宁附近打的第一次大仗,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1944年9月2日,被摧毁的松山日军阵地遗迹
1944年,陈明仁参加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战中,陈明仁以副军长名义指挥第七十一军强渡怒江。在攻打龙陵松山要塞时,他临阵撤换动摇军心的师长张绍勋,亲自督战七天七夜。面对日军号称“战争之花”的松井旅团,他采用“昼夜轮番进攻”战术,组织多批敢死队持续施压,最终逼得松井旅团长剖腹自杀。成功收回松山后,日军主力退守龙陵城,陈明仁亲临第一线督战,命令各师组成敢死队,不分日夜轮番攻击,连续进行了七天七夜的猛烈进攻,歼灭龙陵守敌两千余人。此役不仅摧毁日军坚固的地下工事体系,更打通中印公路战略通道,被盟军视为滇西战局转折点。龙陵战役结束后,陈明仁接任第七十一军军长。
1945年初的回龙山攻坚战成为陈明仁军事生涯巅峰之作。当友军久攻不下时,他立下“三日必克”军令状。战斗开始,陈明仁令所有火炮改为不定时发射,让日军摸不着头脑。炮兵刚过,他又请求美国航空队空军假袭三台山。日军不知是计,赶紧增援,此时,空军转炸回龙山,日军死伤无数。陈明仁下令部队加大攻击力度,要求速战速决,最终提前8小时攻克要塞,全歼日军18师团。此战被盟军指挥官称为“军事指挥艺术杰作”,陈明仁获得“中国名将”国际赞誉。
责编:陈斌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