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湖南人|彭士量:“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
湖南教育发布 • 知识拓展
2025-05-15 11:05:33

彭士量(1904年8月5日—1943年11月15日),字秋湖,湖南省浏阳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中将师长,在著名的常德会战时壮烈殉国,是常德会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2014年9月1日,彭士量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彭士量 资料图

彭士量幼时天资聪慧,受父辈爱国思想熏陶,崇拜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少年时便展露军事天赋。1924年,他考入湖北明德大学,两年后弃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北伐战争中,他因战功晋升副团长,后入中央陆军大学深造,成为兼具实战经验与理论素养的将领。

全面抗战爆发后,彭士量率部参与淞沪、忻口、台儿庄、武汉、长沙等重大战役。1942年,他主动请缨前线,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副师长,次年升任师长。这支部队虽由湘西地方武装改编,但在彭士量指挥下屡建奇功。在1943年4月华容阻击战中,他率部以劣势兵力与日军相持月余,夺回护城、墨山铺等据点,七女峰一战全营仅存20人仍坚守不退。日军电台称暂五师为“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鄂西会战,彭部在华容城郊一线阻击日军数月,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成功保护夏粮,粉碎日军南下意图。

惨烈的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石门成为日军必争之地。彭士量率暂五师孤守这座无险可依的小城,面临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合围。11月8日起,日军以飞机重炮狂轰,暂五师依托红土坡工事死守。彭士量亲临大尖山阵地高呼“与阵地共存亡”,官兵以白刃战击退十余次冲锋,红土坡守军全员殉国。15日拂晓,完成掩护主力撤退任务后,暂五师伤亡已十之八九。彭士量率残部渡澧水时遭日机扫射,身中数弹仍高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后在彭师长遗骸中发现的遗嘱写道:“余廉洁自持,不事产业……望余妻抚育儿女,继余志。”

彭士量将军殉国处纪念碑

彭士量殉国时年仅39岁,是常德会战牺牲的首位将军。1985年,民政部追认彭士量将军为革命烈士。他是首批入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湖南烈士纪念塔的国民革命军抗日将领,南岳忠烈祠有彭士量烈士纪念碑、遗书和墓地。2015年12月,湖南省石门县政府为纪念彭士量烈士,在石门县岩门口为彭士量将军修建“彭士量将军殉国处”纪念碑。

责编:陈斌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抗战中的湖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