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艾博特为我配备了师傅,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下项目了”。近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404班学生毛凯灵给辅导员徐佳敏发来短信。据悉,这已经是徐老师收到的第17条喜讯分享信息了。学生口中的湖南艾博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深度合作企业之一。
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企业需求,真实案例难找、实训场所难建、实战技能难训……,这些都是不少职业院校面临的等困惑。怎么办?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智能装备学院与合作企业进行了多次坦诚的交流。“校企合作不应是学校单纯为企业提供几个学生,更不应是签一纸协议,应该切中各自痛点”,学院负责人陈立表示。艾博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义也直言,“企业订单具有周期性,经常出现订单来了没员工、员工多了没订单,以及接到项目后临时招聘过来的员工不好用等问题,困扰企业发展。”在了解了各自难点和痛点的基础上,校企双方经过多轮“掏心窝子”式洽谈,得出了企业痛点清单、专业育人痛点清单。
找准了“病根”,就得“对症下药”。经过多年摸索,企业与学校形成了“三导师协同、两基地共建、一体化培养”的“321”协同育人模式。“三导师”是指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企业师傅、一名学校专业教师、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形成“技能引导+专业指导+职业素养塑造”三位一体的校企融合育人团队。“两基地共建”指的是除企业实践基地、项目实施基地外,学校投入场地700余平方米,企业投入120余万元,根据动力电池生产工艺建设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体化培养”则是将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全面融合,由专业带头人领衔,系统化设计;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到企业下厂跟岗实践,结合企业生产周期、产品特点,开发了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1份与培训手册4本。
“工学交替+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理论脱节实践、课堂脱离产业”的壁垒。根据学生实际实践岗位,制定个性化的“师带徒”培训内容,既包含安全教育、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职业成长规划指导等多方面内容。依托校内外基地,形成校内基地学知识、夯技能,校外基地强实战、做项目的“内外轮训”教学组织方式。同时通过教学改革,学校和企业推行“内容互通、成绩合评、学分互认”机制,让学生学得放心、练得扎实、成长得稳健。学校还选派教师党员实施全程“伴随式”的育人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真用心、老师真关心、辅导员真关怀。
截止2025年3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两批,累计输送84名学生在艾博特项目现场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87.6%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整体好评率达到97.6%。“当前校企合作面临‘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的困境,我校坚持将专业办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车间里,专业办的好不好,产业说了算”,学校副校长谭见君如是说。
据了解,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近年来推行“1+1+N”产教融合新模式,确立了“群内有龙头、专业有校友、班班有订单、处处有工坊”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在校企协同育人上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作者:曹歆媛 通讯员:向建军 徐佳敏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