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一场以“我为家乡写首诗”为主题的田野诗歌会正在举行。来自湖南城市学院的学生们围坐春日草坪,分享原创诗歌,抒发乡愁乡音,吸引了不少村民自发参与。
“记得那时,城院南门微雨,你想摸摸我湿润的衣袖,却不小心触动了我九月的脉搏……”主持人饱含深情地诵读湖南城市学院校友冯驹致母校的情诗《城院遗梦》后,在场同学深受触动,纷纷朗诵原创诗作,共抒乡情。
“万里长江舞银蛇,湘水资水益潇湘……”湖南城市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读书会会员李湘蕾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自己的原创诗作,并向大家分享创作灵感,“我从小在益阳长大,波澜壮阔的资江、郁郁葱葱的竹海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我将这份眷恋融入诗里,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家乡银城的独特魅力。”
“我想象自己是一阵阵风,青山湖往西有一座山坡……”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成员张雅萱自信吟唱着她的原创歌曲《青山湖往西》,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我偶然看到了校友写给学校的这首诗,特别喜欢,于是在征得校友同意后,以诗歌为基础谱成了歌曲。没想到反响这么好,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张雅萱激动地说。
活动现场,青年学子与当地村民热切交流。农民诗人邓春生结合自身经验,谈到诗歌创作需要“扎根故土,凝望远方”,鼓励青年学子从家乡的山水风物中汲取灵感,用诗句留存家乡风韵、记录时代变迁。“望着清溪的青山绿水,听着动人的原创诗歌,我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与乡土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以前总觉得诗歌与生活相距甚远,但置身于乡村,才发觉一草一木都是灵感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生骆杨感慨道。
据悉,2025年,湖南城市学院在全校青年学生中组织开展“诗韵家乡”诗教活动。活动以百首中国经典诗歌为读书素材,引导学生激发创作灵感、涵养诗意情怀、弘扬文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在读诗、写诗、唱诗中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我们希望学生在乡土中汲取创作养分,在实践中深化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用文学书写时代、用文化滋养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湖南城市学院副校长孙倩表示,未来将会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以书为媒探索高校德育与美育融合育人实践,立足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
作者:周洁 周苧(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