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湖南女子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通过校内外协同、大中小学一体、理论与实践交融、美育与思政共育,构建一条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创新之路。
当天上午10点,在庄严肃穆的杨开慧烈士陵园,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段美娟、校长何旭娟带领师生代表50余人,陪同毛泽东嫡孙毛新宇少将及家人一起,向革命烈士杨开慧、毛岸青、邵华、毛岸英敬献鲜花并鞠躬默哀,深切缅怀烈士功绩,虔诚祭奠不朽英魂。“跟随毛新宇将军一家缅怀英烈,不仅是对先烈的深切追思,更是红色血脉与家国情怀的生动传承”。学生代表阳禄民表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让革命薪火永续。”
杨开慧纪念馆作为湖南女子学院红色教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实地学习调研活动,深入发掘红色湘女文化资源,师生们在不断地学习、聆听、观摩和感悟中,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领悟党的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和重大意义,让“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实现有效融合。
当天下午,“传承红色基因,共育时代新人——‘骄杨剧场’揭牌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签约仪式”活动在湖南女子学院举行。随着红绸徐徐落下,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题写的“骄杨剧场”鎏金牌匾展露真容。“骄杨剧场”集思政教育、艺术展演、文化传播于一体,取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骄杨”一词,旨在充分发挥红色湘女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空间,让革命精神可触可感。
现场进行了原创舞台剧《骄杨恋歌》2025年首轮展演。该剧创新融合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元素,以杨开慧“寄不出去的书信”为脉络,通过“忠贞爱情”“舐犊亲情”“家国豪情”三重叙事,生动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该剧自2023年12月首演之后,已在全省进行10余场展演,被纳入省委宣传部“雅韵三湘”优秀展演剧目、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展演剧目。“艺术化的思政教育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充满时代感染力。”学工部教师朱晟在观演后感慨道,“这样的思政课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学生爱看,老师也爱看。”
为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当天下午,湖南女子学院与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东山学校、韶山学校、开慧中学、清水塘小学签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旨在探索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与融合,重点围绕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师资队伍协同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未来,签约六校将以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为重点,充分彰显各校优势,强化红色文化育人,着力在推进师资共育、课程共创、资源共享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跨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实现“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建设一批课程资源、培育一批优秀师资、孵化一批品牌活动、产出一批标志成果”“五个一”目标,为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湖南样板”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参考。
作者:赖胜兰(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